開始計畫旅程吧
穿越時空的咖啡館!日本喫茶店特色大解密
常去日本的朋友,想必對於日本的連鎖咖啡店並不陌生,但在這些連鎖咖啡館盛行之前,日本曾經流行過所謂「喫茶店」的風潮。所謂喫茶店多指昭和時期(1960年代)留下的老咖啡店,小編今天將為大家一一介紹,喫茶店究竟和連鎖咖啡館有什麼不同之處。
大家到日本時,有沒有注意過街角有些不起眼或看來不合時宜的咖啡館呢?這些老咖啡館,通常叫「喫茶」,就好比香港特有的販售冷飲、冰品的「冰室」,是大家可以坐下來喝茶聊天,好好放鬆的地方。在連鎖咖啡店盛行之前,日本曾經流行過「喫茶店」的風潮。究竟喫茶店和連鎖咖啡廳有什麼不一樣?Matcha小編今天將以外觀裝潢、點餐方式、菜單、咖啡師的稱呼、以及傳說中的火柴盒等五項不同之處為大家說明。
目次:
1.喫茶店的歷史
2.嗅得出時代感的外觀與裝潢
3.點餐方式大不同
4.喫茶店吃什麼?
5.咖啡師不叫barista?
6.代替名片的火柴盒
喫茶店的歷史
大家看到「喫茶」或許會以為是喝茶的地方,但其實喫茶店指的就是咖啡店。咖啡店風行以前,明治時代的政府為改善國民健康,鼓勵大家喝牛奶,而興起了被稱作「ミルクホール」的店家,提供牛奶、麵包、點心等,但在1923年關東大地震後幾乎都銷聲匿跡了。
據說日本最早以「喫茶店」形式營業的咖啡館,是1888年(明治21年)開業的「可否茶館」(可否,日文音近coffee),除了有飲料點心,也有國內外報紙、書籍,是個可以一邊喝咖啡、一邊吸收新知、交流文化的場所,可惜不久就關門大吉;不過在此之後,日本陸續出現參考巴黎咖啡廳及「文化沙龍」概念營業的咖啡館(カフェ),甚至興起了提供洋酒、洋食、且可以「和女性服務生『聊天』」的「美人喫茶」,這也是為什麼有「純喫茶」這樣的稱呼,好讓顧客區分該店是否是單純喝咖啡的地方。
關東大地震後,喫茶店一度沉寂,緊接二戰時期(1941年~1945年),咖啡一度被視為奢侈品而禁止進口,喫茶店大量倒閉,直到戰後才再次開放。在經濟逐漸復甦的背景下,深具個人特色的個人營業喫茶店再次於1960年代昭和時期盛行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現在音樂流通、取得便利的時代或許有點難想像,但當時並不是人人都買得起黑膠唱片與音響設備,因此「Jazz喫茶」、「名曲喫茶」(即古典樂喫茶)等能夠讓客人同時享受音樂與咖啡的店家也十分流行。也因此當時的年輕人搭訕的台詞都是「お茶しない?」指的就是要不要喝杯茶(咖啡)、要不要去喫茶店坐下來聊聊的意思。
嗅得出時代感的外觀與裝潢
與連鎖咖啡館大不相同的地方首先是外觀與裝潢。至今殘存的喫茶店多是昭和時期(1960年代)開始營業的,因此其建築、家具、餐具等多是當時的流行樣式,在現在看來有那麼點不合時宜的懷舊感。
普普風格的照明、綠皮沙發,店內充滿濃濃的昭和味。
有些喫茶店的桌子甚至是可以玩電動麻將、電動遊戲的機台。
隨意擺放的裝飾、骨董,多少能瞭解店主的喜好。
喫茶店門口常見的招牌,字體設計也值得玩味。由於這些招牌多是咖啡豆廠商送給店家的,上面通常都會有業者的名字,例如KEY COFFEE就很常見。
光是一邊盯著壁櫃上琳琅滿目的骨瓷咖啡杯,猜想著等下送上來的會是哪一款,便情不自禁感到興奮。
除了充滿個人特色的喫茶店以外,也有宛若復古飯店大廳的大型喫茶室。
三日坊主與愛貓的老靈魂。
本記事的資訊基於筆者當時的調查和撰寫。文章發佈後,產品或服務的內容和價格可能會有變更,在使用時請再次事前確認。
此外,記事內可能包含分潤與廣告連結,在購買或預訂產品之前,請謹慎考慮。